产品名称:
国家公园大数据平台
产品参数:
1) 支持基于遥感影像的人工构筑物、林草等生态监测指标变化监测智能化识别,提供计算面积、中心点位置等属性信息输出功能。
2) 支持基于监控视频的藏羚羊、藏野驴、藏牦牛等野生动物自动化智能识别、定位和轨迹监控。
3) 系统支持基于北斗系统的人员、车辆定位、导航、轨迹记录和电子围栏管理功能。
4) 平台持引接的数据类型不少于10类,包括全色遥感数据、多光谱遥感数据、北斗导航数据、北斗定位数据、北斗短报文数据、卫星通信数据、监测视频数据、站点监测数值数据、图片数据、生态监测报告资料等。
5) 整合治理的数据种类不少于10类,全色遥感数据、多光谱遥感数据、北斗导航数据、北斗定位数据、北斗短报文数据、卫星通信数据、监测视频数据、站点监测数值数据、图片数据、生态监测报告资料等。
6) 可接入数据格式不少于10种,包括Tiff、Geo Tiff、SHP、JPG、BMP、XML、视频数据、WORD等。
7) 大数据分析方面,可面向自然资源资产管理、生态管护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业务领域实现空间关联、时间关联的数据挖掘分析。
8) 系统用户最大并发访问人数不小于1000人。
性能指标:
1) 移动执法终端APP软件启动时间≤10s。
2) 行政执法管理平台对终端APP的一项操作请求,简单应用平均响应时间≤3s,一般应用平均响应时间≤10s。
3) 系统内数据流转的准确性,数据传输准确率>99%。
4) 系统内数据存储的完整性,保证在线可查≤1年的数据,可调阅>1年的重要通信数据离线备份存储。
5) 每天至少可接收1000个影像处理生产调度任务。
6) 遥感影像相对辐射校正精度:优于3%。
7) 无控几何定位精度:高分相机影像无控几何定位精度分优于50米(RMS,1σ)。
8) 有控几何定位精度:使用地面控制点(由用户提供,精度优于1个像元)和DEM数据以后,几何定位精度优于3个像元。
9) 正射纠正精度:平均中误差平地丘陵不超过1-2个像元,山地、高山地不超过2-3个像元。
10) 复杂查询\统计\分析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小于15秒。
11) 峰值情况支持最高1000个并发用户,报错率小于1%。
12) 正常情况支持1000个并发用户稳定运行8小时,报错率小于1%的性能要求。
13) 系统运行稳定,保证7×24h服务模式,支持在线升级。
14) 平均年故障时间:<1天。
15)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:<60分钟。
16) 系统可靠性达到99.9%。
17) 异常主动发现率≥99%。
18) 故障服务请求及时满足率≥99%。
19) 问题解决率≥99.99%。
20) 服务响应及时率≥99%。
应用场景:
主要应用于国家公园、自然保护区、森林草原等大面积区域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管理,实现生态监管信息化和智能化。
优势情况:
1) 标准统一化,可推广的国家公园生态监测大数据体系建设范式,平台囊括了大数据管理规范、国家公园元数据规范、数据接口访问规范、监测大数据共享访问规范等多项标准制定,为推动国家公园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标准基础。
2) 数据集成化,通过对“天空地一体化”生态监测网络中的环境要素全面统一的数据汇交与集成,结合标准的数据访问控制接口,实现对用户现有业务系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统一对接,促进用户生态环境数据的上下联动、互联互通,打除数据孤岛,从而提升数据服务共享能力。
3) 决策智慧化,本系统平台结合通信、遥感、导航卫星一体化监测技术和视频智能识别监测、移动执法终端等多源数据,形成生态管护与执法事件的智能甄别、联动指挥、应急联动指挥与综合辅助决策能力。
4) 应用集约化,本系统平台通过对多源数据接入整合,实现海量数据实时处理、整合、深度挖掘和分析展示。支撑园区治理项目高效管理,提高园区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及服务水平,从而降低国家公园管理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。